无障碍浏览

  • 1
  • 2
高级搜索

职业健康报告别“瞎看”!这些结论暗藏健康密码

来源:公卫所(职放)     发布日期:2025-04-23

一、什么是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是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QQ_1745396601151.png

大家应注意,职业健康检查不同于我们平常所熟知的一般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检查主要是针对在工作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的,不能用一般健康体检代替职业健康检查。

QQ_1745396654487.png

二、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有哪些?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分为职业健康检查个体结论报告、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和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三种。其中,职业健康检查个体结论报告就是指每个体检表,是每个受检者最关心的报告。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和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则是交给用人单位的总结分析和评价结果报告。

三、职业健康个体结论报告怎么看?

职业健康检查个体结论报告(体检表)不仅记录了每个受检者的体检结果,同时也是在综合评估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应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目标疾病(包括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以及体检类别的基础上,对劳动者健康检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结论性意见。作为每个受检者最关心报告(体检表),拿到之后究竟该怎么去看呢?

QQ_1745396679318.png

第一步:核对基本信息。体检表中载明了每个受检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体检日期和体检类别等信息。应当首先确认这些基本信息有无错误,确保是本人的体检表。如出现基本信息有误或与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不符的,需要向体检机构及时反馈。

第二步:核对检查项目和签章。确认本人完成的体检项目是否展示齐全,有无已体检项目结果缺漏。体检表是否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医生签字和机构签章。

第三步:确认体检结论、处理意见和医学建议。

四、体检结论如何解读?

体检表的检查结论往往是每个劳动者最容易解读错误的部分。那么该如何理解不同的检查结论呢?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劳动者个体的体检结论分为以下5种:

目前未见异常、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复查。

五、不同体检结论如何处理?

1.目前未见异常。受检者可以从事拟定的岗位工作或可以继续从事原岗位工作。

2.疑似职业病:发现劳动者可能患有职业病,体检机构会出具疑似职业病告知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在规定时间内提请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调离原工作岗位。

3.职业禁忌证:受检者不宜从事该种危害因素作业,不得继续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建议调离原工作岗位。

4.其他疾病或异常:除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禁忌证)之外的其他疾病或某些检查指标的异常。建议受检者到综合性医院或相应专科医院检查、诊治。除特殊情况外,受检者可以从事拟定的岗位工作或可以继续从事原岗位工作。

5.复查:检查时发现与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禁忌证)相关的单项或多项异常,需要复查确定者,应明确复查的内容和时间。受检者需要按照体检机构要求,及时完成复查。在完成复查后,体检机构会根据最终结果,判断其属于以上四种结论种的哪一种。用人的单位和劳动者应根据最终结论,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