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为“尽早识别,立刻就医”。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数据显示,我国每12秒就有1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死亡,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超70%。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生活方式转变,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不过无需恐慌,掌握正确的识别方法和急救技巧,就能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一、脑卒中的危害
脑卒中发病急,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发病后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后果,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不过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等均为可干预因素,做好防控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二、卒中来临前,身体会发哪些“求救信号”?
脑卒中并非突然发作,身体会提前发出预警信号。除常见的一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外,出现以下症状也需警惕卒中发生:
■突然出现的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甚至失明;
■无明显诱因的剧烈头痛,伴随恶心呕吐症状;
■行走时突然出现眩晕、步态不稳,呈醉酒样状态;
■意识模糊,甚至出现短暂性抽搐。
临床中发现,部分市民出现轻微症状时,常存在“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的侥幸心理,或误判为“老寒腿”“颈椎病”等疾病,这种认知易延误最佳救治时机。
需明确:脑卒中发作极具紧迫性,无“缓一缓”的余地,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必须高度警惕!
三、黄金识别法: “中风120”+“FAST”,双口诀速辨卒中
面对脑卒中,时间就是大脑——每延迟1分钟,就有约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国家推广两种卒中早期识别工具,分别是适合我国公众记忆的“中风120”口诀和国际通用的“FAST”口诀,掌握任一方法均可实现10分钟内初步判断,具体内容如下:
1.中风120口诀(中国版)
1(看):看一张脸,观察是否出现一侧口角歪斜、面部不对称,尤其是微笑时两侧弧度不一致;
2(查):查两只胳膊,让患者双手平举保持10秒,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下垂或无法坚持;
0(听):听一句话,让患者说一句完整且清晰的短句(如“重庆疾控守护健康”),观察其是否存在口齿不清、表达困难或词不达意的情况。

2. FAST口诀(国际通用版)
F(Face面部):让患者尝试微笑,观察是否出现一侧嘴角歪斜、面部不对称现象;
A(Arm手臂):让患者双手平举保持10秒,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下垂;
S(Speech言语):让患者说一句完整短句,观察其是否存在口齿不清、表达困难或词不达意的情况;
T(Time时间):一旦通过“中风120”或“FAST”口诀发现疑似症状,立即记录发病时间,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重点提示:拨打120时,需清晰说明三点关键信息:
①患者出现口角歪斜、肢体无力等疑似脑卒中症状;
②准确告知发病时间及详细地址(建议提及附近标志性建筑辅助定位);
③询问急救人员是否需家属提前做好接应准备。
四、预防为先:这些习惯,帮你远离卒中风险
脑卒中虽凶险,但可防可控。结合我市居民生活习惯,现提出7点预防建议:
■保持清淡饮食:针对我市居民饮食偏油偏咸的特点,建议减少烹调用盐及油脂摄入,增加蔬菜、菌菇等膳食纤维丰富食物,每周保证2-3次鱼类摄入,适当控制红肉食用量;
■控制体重并坚持运动:避免久坐等不良习惯,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快走、慢跑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男性腰围控制在90cm内,女性控制在85cm内;
■严格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卒中风险,需严格戒烟;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5g酒精(约相当于1两白酒),女性不超过15g;
■规范管理“三高”: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餐后血糖监测,遵医嘱规范用药;
■定期开展健康体检: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颈动脉超声、血脂等相关检查,有卒中家族史的高危人群需增加检查频次;
■做好寒冷天气防护:我市冬季湿冷,需注意头部、颈部保暖,避免血管受低温刺激收缩。
■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并保持情绪稳定、防治过度劳累: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或长期焦虑,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减少血管负担;
世界卒中日的设立旨在提升公众脑卒中防治认知,而卒中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在此提醒:脑卒中可防可治,“尽早识别、立刻就医”是改善预后的核心;同时,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一级预防,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健康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