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1
  • 2
高级搜索

如何避免新生儿感染丙肝

来源:重庆市疾控中心艾防所     发布日期:2025-09-10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感染HCV后可造成急、慢性肝炎,约55%~85%的患者发展为慢性丙肝。慢性丙肝有5%~25%的人会发生肝硬化,部分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对人体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方式传播,目前尚无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妊娠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那么孕妈妈们该如何预防丙肝呢?

认识丙肝母婴传播风险

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或者在分娩过程感染新生儿。丙肝抗体阳性母亲将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约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核酸阳性,则传播的风险可高达4%-7%;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相比剖宫产,阴道分娩并不增加传播的危险性。丙肝核酸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孕妈妈注意事项

*  妊娠前:育龄期备孕女性要进行丙肝抗体筛查,如果抗体阳性,则应进一步检测丙肝核酸,如果核酸阳性,应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丙肝可以治愈,通过规范治疗,95%以上的患者可以治愈。因此建议备孕女性治愈后再考虑怀孕。

*  妊娠期:妊娠期间感染丙肝也不要着急,孕妇应按照医生要求定期检查;如果丙肝核酸为阳性,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和其他侵入性胎儿检测,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亲血液和体液的机会,尽量避免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需要治疗的丙肝母亲,建议分娩并停止哺乳后再进行抗病毒治疗。

宝宝的检查和治疗

*  宝宝检测:丙肝抗体可通过母亲胎盘进入胎儿血液中,18个月内的婴儿或幼儿丙肝抗体阳性并不一定代表感染,应以丙肝病毒核酸阳性作为其感染的依据。新生儿如在母亲分娩时发生感染,在出生1-2周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丙肝病毒核酸,6个月后复查病毒核酸仍为阳性,则确诊为慢性丙肝感染。

*  宝宝治疗:如果宝宝确诊为丙肝感染,也不要过于担心,一般儿童感染时间相对较短,疾病进展缓慢。目前,3岁以下儿童尚无推荐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丙肝防治指南建议3岁及以上儿童及青少年可以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总结:

丙肝可以治愈,提倡在孕前保健服务中加入丙肝抗体筛查。育龄期备孕女性应早发现、早治疗后再计划孕育。感染丙肝病毒的孕妈妈,建议分娩并停止哺乳后再进行抗病毒治疗。


上一篇:远离“毒”与“艾”的陷阱,预防是关键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